海绵大道、海绵校园、海绵小区、海绵公园广场……近年来,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,借鉴已有试点经验和规划建设管理模式,建成一批成效较好的海绵城市典范项目。“海绵+”让城市更有韧性、更加美好!
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项目45个,创建海绵城市典范项目13个,项目类型涵盖道路交通、公共建筑、住宅小区、广场公园、城市水系等多个类型,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同时,不断刷新城市颜值。
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政策利率下调幅度为近4年最大,是支持性货币政策的重要体现,将通过传导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本次政策利率下调20个基点,体现了“有力度”的要求,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下,将带动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下降。
以教育活动为切入点,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,将金融消保、投资者理念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。通过倾听客户之声、周三消保日等活动,查找百信银行产品及服务过程中可优化的问题,解决客户的痛点、难点问题,不断完善产品设计、营销宣传、客户服务等 环节的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保护,积极回应人民关切,持续优化金融服务。
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,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,是实现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。
会呼吸的“海绵大道”——深汕大道
深汕大道是横贯深汕东西方向的门户大道,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65%。该项目在非机动车道铺设透水铺装,将机动车道路雨水通过开孔侧石导入下沉式绿地内,并通过溢流形式进入市政雨水管网,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和积水隐患,减少雨水径流污染,改善周边居民的出行体验。
能吸水的“海绵校园”——二高深汕实验学校
二高深汕实验学校位于赤石,占地面积12.3公顷,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0%。校园内,教学楼四周设计了阶梯式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,不仅有效滞蓄和净化雨水,还进一步提升了校园生态环境品质。路面则采用透水砖铺设技术,确保雨水迅速渗入地下,减少雨后积水,为学生们营造了更加优越的室外活动空间。
此外,通过铺设雨水回用系统,实现雨水的末端收集,将雨水回用于绿化浇灌和景观补水。有效构建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、美观与功能相协调、绿色与灰色设施协同的校园海绵体系。
更宜居的“海绵小区”——深耕村
深耕村位于鹅埠,占地面积5.4公顷,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0%。项目采用绿色屋顶、雨水花园、下沉式绿地和透水铺装,实现雨水的源头控制,并采用雨水收集回用池,实现雨水的末端调控。
颜值担当“公园广场”——深耕滨河景观提升带
深耕滨河景观提升带项目位于鹅埠,总占地面积3.6公顷,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5%。在强调社区服务功能和运动特色的前提下,按照绿色、循环、低碳以及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来处理地形,通过布设生态护岸、生态旱溪、生态草沟、雨水花园、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,在降雨期间对汇入边溪河的雨水径流进行蓄存和净化,有效改善边溪河水质。此外,项目设置多处雨水花园标识牌,融“科普知识”于细微处,功能性和知识性合为一体。
海绵城市建设久久为功,不仅能够实现“小雨不积水、大雨不内涝、水体不黑臭、热岛有缓解”的目标,在产业升级、产城融合、绿色发展等方面,同样可以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撰文:陶清清
综合:深汕特别合作区住建水务局